为什么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

作为父母,怎样才能和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跟家人说话越少。

有时候大人们会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回答往往是“还行,不错”,就没有下文了。

这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其实心里有自己的事业,只是不告诉父母而已。

作为父母,怎样才能和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

这些建议一定要看,建议老师传给家长!

01

孩子最讨厌最没用的聊天方式。

第一,目的性太强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往往以说教告终。例如:

家长:“今天学校怎么样?”

孩子:“我今天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家长:“学习新知识是对的。多学点知识,不然以后还得搬砖。”

孩子:...

家长:“你今天过得好吗?”

孩子:“嗯,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们相处的很好。”

家长:“可以交朋友,但是不能经常一起玩。先说说吧。”

孩子:...

看,我们可以谈谈学习。本来孩子是想和你分享的,但最后往往以无言以对告终。

其实家长有目的的聊天只是一种单方面的灌输,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家长花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最简单方便。

但是这种聊天方式达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第二,让孩子像审问一样举报。

很多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都会不停的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

每天问这个问题似乎形成了一种模式,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嗯,不错,还可以,挺好的……”

这样的回答,家长得不到任何有效的信息。

如果家长一直追问,恐怕孩子早就烦得发脾气了,更别说好好聊天了。

第三,不要以为可以聊天。父母就是这样谈“死”的。

不要以为聊天很容易,尤其是对象是孩子的时候。面对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父母很容易聊死。例如:

孩子:“妈妈,我想跟你说件事。”(孩子主动发起聊天信号)

妈妈:“说啊。”(有点不耐烦)

孩子:“妈妈,我想买双运动鞋。”

妈妈:“买什么?不是有这么多鞋子吗?”

孩子:“就给我买一双吧。”

妈妈:“别买了,快写作业!”

孩子:“哼!你不买,我就不写作业了!”

这不仅消磨了一天,也激起了孩子和父母的矛盾。何必呢?

如果当孩子要求时,母亲可以进一步问孩子为什么:

妈妈:“怎么突然想买运动鞋了?”

孩子:“因为我们学校要开运动会,我想参加比赛。”

妈妈:“那你准备参加什么比赛?”

孩子:“我想参加...你知道吗,妈妈?今天老师夸我跑得快,建议我加入学校田径队……”

看,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接受孩子交流的信号,你的孩子能告诉你更多...

所以,如果在孩子找你沟通的时候,你正好很忙,那么你宁愿让孩子等着,也不要操心和孩子打交道。

保护孩子的交流意愿很重要!

02

不要为了聊天而聊天,

聊天也讲究方法。

首先,学会倾听

倾听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应该闭着嘴坐在那里听。最好的倾听方式是互动。即使你给了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也会有兴趣和你聊天。

第二,不要表现得好像你什么都知道。

有个朋友在朋友圈里以机智、口才、见解不凡而出名,但他青春期的儿子对他很反对,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吵架。

后来他才知道,问题的根源是自己:儿子一开口,往往就把他批评得体无完肤…

他把自己的沟通方式称为“大树底下不长草”。并不是说他的观点错了或者不好,所以他儿子不听。正是因为他太对了,太能干了,才让他儿子看起来很“蠢”。结果他儿子懒得在他面前说什么。

第三,选择好时机

聊天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做到的。比如,当孩子全神贯注的看电视玩手机时,父母突然聚在一起聊天,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谁都不想被打扰,结果必然是敷衍了事。

所以,尽量在大家都很平静,没有什么重要事情的时候聊天。

如果父母真的有重要的事情要和孩子谈,那就让孩子停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谈。

第四,抓住重点。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

如果父母不能在交谈中抓住想法,他们就整天要求他做这做那。一见面就反复跟他们说“好好学习”,整天说些套话。小孩子不烦才怪呢!

相反,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一些真实具体的情况,那么一旦交谈起来,“某处、某处、某处、某日、某处、某处、某处、某处”的内容确凿具体,孩子就会一下子被击中穴位,知道你是真的在关注他,就不会找借口了。如果继续讲下去,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五,适当示弱。

在与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提醒自己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家长要在交往中培养孩子的意识。

当你感觉到你们的关系紧张时,你应该收敛并努力修复它。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你不能想不开。父母可以表现出轻微的软弱,安抚他们。当孩子们的情绪缓解后,他们可以继续讨论有争议的话题。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问题,会有自己的主见。即使父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案,也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更不要强迫他们听和采纳。建议采用提问式沟通。比如说—

你认为处理这件事的更好的方法是什么?

爸爸妈妈能为你做什么?

你想听听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吗?

03

尊重和信任孩子。

在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他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因生活对自己的渴望而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不是因为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不属于你。你能给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说话技巧”的重要性。作为父母,也要学会和孩子沟通时的“说话技巧”。

和孩子沟通的前提是承认孩子的独立性,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平等尊重他们,以理服人。指出问题并给予足够的面子,发现不足并善于肯定。

—结尾—

标签:青春期叛逆的心理需求

如果你感觉本文有用,可以点击此段文字或下方打赏按钮进入赞赏页面赞助我们,赞助费用将用于服务器开支及程序开发支出,同时享有优先解决问题的特殊权限,您的赞赏将保留在本站的“赞赏榜”中,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Thanks!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码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