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接触的很多来访者中,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哪个更重要?
很多人对抑郁症的治疗知识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比较好。其实抑郁症可以用药物治疗,也可以用心理治疗,但是哪种治疗方法有效呢?其实这个一直都是有争议的!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已成为2020年全球第二大疾病。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人数高达100万。中国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中国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在中国的自杀者和自杀未遂者中,抑郁症患者占50%-70%。而我国抑郁症的就医率不到10%。
药物
治疗抑郁症的精神药物主要是一类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化学递质。当用药物增加或减少中枢神经纤维突触间隙中相应递质的浓度时,这种抑郁的心境就会得到平静和缓解,相应的抑郁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其他药物的研究原理也是如此,所以各种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情绪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应运而生。所以药物跳过了情绪的外因,通过化学方法直接改变大脑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平衡。
有些患者可以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他们吸毒后的感受——那些让他们心烦意乱的事情还在,但他们抑郁的心情却被毒品生动地带了上来。在一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看来,这样的治疗已经到位。过去,你陷在抑郁的泥潭里,现在我帮你拉了出来。解决生活中剩下的烂摊子是你自己的事。
但是,当代城市人群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即使心情好转了,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也解决不了。比如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包括一些患者自身的性格基础本身,都会产生抑郁情绪,就像一片沃土,会滋生杂草。抗抑郁药就像除草剂。虽然除草了,但是只要这个字还在,这个草的根还在,药停了杂草还会继续长。这让很多患者看起来根本离不开医学,有些患者会误以为这是自己对医学的依赖。这样一来,那么,心理治疗就派上用场了!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实际上比药物疗法更古老。经典精神分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世界上第一个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在20世纪70年代问世,许多人对心理治疗的徒劳无功印象深刻。其实这真的委屈了心理治疗。关键原因在于,心理治疗必须有患者对自身问题的自知和对自我改变的渴望作为支撑,治疗才能有效,而不会像药物一样被控制。
但是,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更以人为本。虽然药物治疗是有效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其实是拉长了患者和治疗师之间的距离。一旦开始服药,治疗者和患者都开始关注症状的改善和药物的副作用,而忽略了精神心理学领域中每一个症状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心理意义这一特点。
心理治疗是一种个性化服务,旨在拉近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对一的深入沟通、了解和换位思考,找到患者心理问题的实际原因和解决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心理治疗更像是患者的主动参与(在药物治疗下,患者被动服从指令),治疗师更像是一个亲密的朋友,一起指导、分析,有时甚至一起研究患者的问题。这样的疗法所达到的效果是患者个人调整的结果,对患者来说远比药物更重要。
简单来说,医学就是让别人为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如果问题太多,压力太大,虽然医学确实有快速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是有时候我们只是缓解了症状,并没有解决问题。甚至因为我们自己有很多问题,却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我们会对医学有太多的期待。
心理治疗就是在别人的支持下自己解决问题。如果症状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想要彻底走出生活中的困境,可能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心理治疗。所以我们建议,如果你想缩短心理治疗的周期,不那么长时间依赖药物,那么如果你愿意,心理治疗或许是一条捷径!
研究发现,不进行心理治疗,抑郁症的自然恢复比进行心理治疗要慢得多。当然,心理治疗不像药物治疗周期那么明确。比如很多病人开始心理治疗的时候,会问我们需要做多久。这个问题我们往往很难回答,因为现实中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不同,内在的康复动机不同等等,所以患者需要心理治疗的时间也不一样。这个时间可长可短,可能两三个月,患者的心态会有明显变化,短时间内可以独立应对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心理咨询师的支持;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两三年,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确定的时间。
对于精神问题和精神障碍患者,不要指望药物治疗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否则,现代社会的问题就太容易解决了。药真正能改善的是症状,但不是你的全部。我们也需要正视自己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才是自我疗愈,自我成长之道!
—结尾—
如果你感觉本文有用,可以点击此段文字或下方打赏按钮进入赞赏页面赞助我们,赞助费用将用于服务器开支及程序开发支出,同时享有优先解决问题的特殊权限,您的赞赏将保留在本站的“赞赏榜”中,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Thanks!「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