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修复一个破碎的成年人要容易得多。
做一个能和孩子好好说话的家长,胜过给孩子任何礼物。
当你知道了以下五点,你可能就不忍心再骂孩子了。
第一点
身体疼痛和情绪疼痛的大脑回路是一样的。
密歇根大学的Ethan Kross博士的一项实验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非常相似。
当一个人说他感到“心碎”的时候,“心碎”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比喻了。他的神经系统实际上可能经历几乎相同程度的疼痛。
也就是说,当父母虐待孩子时,孩子的情感创伤可能堪比身体上的痛苦。
第二点
言语侮辱会改变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结构。
大脑结构不仅受基因影响,还受后天经验的影响。
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尚未成型,对言语暴力的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
哈佛医学院的马丁·泰彻博士发现,言语侮辱会“损害”孩子的大脑。当环境充满压力,需求经常被剥夺时,人类的大脑为了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环境,会切换到“生存模式”。
当一个人只能求生存的时候,他是谨慎的,胆小的,小气的,倾向于讨好别人的,躲在角落里希望不被人注意的,等等。
即使成年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他们也很难改变思维模式。
第三点
负面后果很难用“爱”来抵消
如果父母一方言语中充满爱,是否可以抵消另一方父母言语攻击带来的伤害?
研究表明不太可能。
如果母亲是一个温柔慈爱的人,而父亲经常虐待孩子,母亲的善良并不能抵消父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另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稳定,有时言语温柔充满爱意,有时又恶意攻击,那些温柔的瞬间几乎无法减少攻击瞬间的影响。
第四点
故意的情感伤害有更长的影响。
想想你身上的伤口。有人故意造成的伤害是否比“无意”或“不小心”造成的伤害更长更痛?
人们对那些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人的动机的评估也会影响他们对痛苦的感受。
故意的侮辱比无意的侮辱对一个人的伤害更大。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别人的蓄意攻击和贬低,即使这些话听起来可能只是一句“嘲讽”,孩子也会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正在受到外界的侮辱,作为父母,你必须立即介入,让他们停止这样做,因为这和连续殴打你的孩子没有太大的区别。
第五点
言语攻击会成为“内心批判的声音”
“内在批判声音”是一种内化的批判声音,它往往存在于一个人的大脑中,在他做某件事或评价自己时出现。就像是在自言自语,却充满了对自己的否定和批评,会让一个人自卑。
当一些负面事件发生时,这种声音会出现在一些人的大脑中。比如“我不够好,所以好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或者“坏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我什么都不是”等等。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受到外界的批评和指责,那么他人格中消极的一面就会得到滋养和强化,这一面就叫做“反自我”。也就是说,一个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即使成年后批评他们的人已经不存在,也会把这个人对他的态度变成自己的,经常批评自己。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言语伤害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一切痕迹都刻在孩子的心里,它也确实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大脑结构。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年前大脑结构“受损”,也没有人会在孩子长大后故意用“暴力语言”伤害他们。
但是,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也带着出身家庭的烙印。重要的是在育儿的过程中要有意识,不要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满足我们心理需求的“工具”。
当一个母亲因为需要亲密而不愿意让孩子长大,当一个父亲因为自恋而不自觉地贬低孩子...如果我们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需求,我们就能及时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的孩子也能真正做自己,充满自信和爱。
作者介绍:
周瑞玲心理学研究生已帮助过6.8万人入驻年限10.3年预约私聊。
—结尾—
如果你感觉本文有用,可以点击此段文字或下方打赏按钮进入赞赏页面赞助我们,赞助费用将用于服务器开支及程序开发支出,同时享有优先解决问题的特殊权限,您的赞赏将保留在本站的“赞赏榜”中,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Thanks!「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